庆城县:创新财政扶持农业“新方式”全面注入产业升级“新动能”

摘要:今年以来,庆城县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县党委、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系列决策部署,出台《关于创新财政扶持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关于创新财政扶持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的实施办法》两部指导性文件,引导县内8个龙头企业和多家规模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发展具有庆城县优势产业集群,壮大肉羊、肉牛、白瓜子种植加工等多个产业规模,进一步发挥联动带农优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庆城县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县党委、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系列决策部署,出台《关于创新财政扶持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关于创新财政扶持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的实施办法》两部指导性文件,引导县内8个龙头企业和多家规模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发展具有庆城县优势产业集群,壮大肉羊、肉牛、白瓜子种植加工等多个产业规模,进一步发挥联动带农优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e7c116db7d414bad842a9b86b777c3bb

强化领导,靠实责任。成立创新财政扶持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借款对象的审核把关、监督借款的发放、回收、用途和效益评估工作,并对庆州集团农投公司资金投放、项目管理、效益目标等进行全程监督,加强协调指导,实现工作无缝衔接。各乡镇、行业部门及主管部门对取得贷款扶持经营按各自分工进行调查核实,筛选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确保贷款资金精准投放。

制定规划,引导发展。围绕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重点支持草畜、苹果、瓜菜(食用菌)、小麦、玉米、油料、杂粮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等具有较好资源禀赋、良好市场前景、管理规范、效益明显、联农带农富农增收效果突出的新型经营主体的延链、补链、强链,完善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了联农带农机制采取“以借代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三种方式,制定了申报审定资料和流程,建立工作监督管理机制。

制定标准,落实贴息。落实县级贴息资金金额1000万元,制定贴息标准,按经营主体贷款实际利率标准,自纳入扶持对象之日起,达到贷款要求的经营主体,原则上贴息期限最高不超过3年,第1年按当年利息的100%进行补贴;第2年按当年利息的80%进行补贴;第3年按当年利息的60%进行补贴。对农业产业经营主体贷款利息实行即贷即贴,同一经营主体年度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强化监督,跟踪问效。切实管好农业产业扶持资金用途,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对不按照资金用途的经营主体及法人,严肃追责,情节严重的纳入失信人员黑名单,不再享受任何财政补助,对扶持对象选择、审批流程、资金使用、效益发挥等进行重点监督,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营造氛围,扩大宣传。加大创新财政扶持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发展贷款政策宣传,行业部门协调相关银行,通过发放彩页、微信等媒介,广泛宣传申贷条件、申贷流程、资金使用要求和贴息政策等相关内容,使该项政策家喻户晓,有效地推动工作落实。

截至目前,共落实贷款资金48280万元,发放经营主体6073户,其中,今年新增贷款11921.75万元,发放740户,存量贷款36358.25万元,涉及种植产业贷款20348万元,发放2815户;畜牧产业贷款13401万元,发放1217户,苹果产业贷款8515万元,发放1066户;其他产业贷款604万元,发放975户。

编辑/赵俊阳
未标明由印象庆阳网(www.yinxiangqingyang.com)原创的文章,均为公益转载或由网民自行上传发布。网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我站任何观点,请大家自行判断阅读。文章内容包括图片、音视频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站删除。感谢理解,致敬原创!站务邮箱:931548454@qq.com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