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玩,不一定要有“仙”的山也不一定要有“龙”的水,但一定要一颗能感知美好的心和一双能看到美丽的眼!
4月“庆阳”的天气,在似夏的热与早春的冷之间飘忽不定,景也不像南方那么万紫千红,但绿、粉、黄色的色调搭配却是随处可见,倒也让人赏心悦目。连日阴雨天,周末本打算以懒觉开始,可一缕久违的金光透过窗帘早早的就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顿时毫无睡意心情畅然。于是,有了踏青计划,起床、洗漱、早餐一气呵成,约了朋友一家,准备了简餐立即出发!
心境决定风景,目的地是出门后才确定的。最终,选择了据说有水、有花的“小河湾”。路程不算远,也不难找,约莫40分钟车程就已接近目的地,一路上可能是因为孩子们在车内一直充满欢笑的原因吧,我竟然忘记了沿途有什么样的春色。下车后,跟随一位小时候曾在附近居住过的友人向“景点”走去,10分钟后便到了……
或许是期望值太高,或许是此处的春迟到,看的出大人们似乎有些许失望,但谁也没说出口,还好孩子们并不在乎,已开始追逐嬉戏了。环顾四周,这里最主要的景致似乎就是一个宽约五十米的淤地水坝,坝上一侧的水像是静止的,略低于坝面几乎平行,以至于触手便可摸到冰冰的河水,水不算清也没有鱼,但这对于看惯了钢筋混凝土的孩子们来说已是充满无限乐趣了。
找了一块一半裸露在地表的大岩石铺好地垫,摆上食品,大人们一边催促孩子们喝水,一边叮嘱安全事项,一边开着玩笑,倒像是来到了知名旅游景点。
等一切安顿好,再看周围,河床边铺满了长长的青绿色夹杂着少数枯黄色的不知名野草;坝下的水看似平静,却不时随风泛起阵阵涟漪;远处山上缺少绿意,却大多被红的、粉的桃花、杏花覆盖着透出柔美来;山脚下被耕种的田地里绿的麦苗黄的油菜花连成一片;附近还有一座在发挥余热的小型水电站,应该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了,砖石墙上有红色凸起的“抓改革促生产”的石字标语。两排十来间宿舍或办公室被过道分成两列,过道摆放着失去色彩的“古董”长条椅仍然能用,一片三百来平方米的操场依旧保留着土地的原貌很是平整,操场一侧两边竖起两根木质旧电线杆中间拉着晾晒衣服、被褥用的铁丝,不难想象这里曾经充满了劳动间隙的欢声笑语和邻里之间的关怀……正在神思间,忽被孩子们的吵闹声唤回,原来是不知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游来了几只野鸭,孩子们却以为见到了鸳鸯,原本略低于坝顶的河水此时却开始上涨,逐渐从坝上倾泻而下,越来越多形成了瀑布状。于是,之前的画面便动了起来,大家的欢笑声也随着流水声更大了……
后来,要带孩子们去另一处水池划船时,才发现我们所处的地方并非“小河湾”正景,那里景色更艳丽人却也更多,我们倒是独处了别样的风景。晚饭,是在当地农家小院吃的,孩子们个个饭量见长,满院子的跑、敞开的笑,在回程的车上他们都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