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老记者证的神秘面纱!

摘要:记者证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据史料记载,“记者”一词最早出现在1899年《清议报》杂志第7期。 最初的“记者证”多由新闻机构自主发放,有的也由兵团或党派宣传部印发。

年代久远的档案或者老物件,延续了祖辈的记忆,成为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纽带,通过观察它们,我们可以探寻祖辈们的足迹,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当时的时代面貌。今天是我国第18个记者节,让我们一同欣赏几本不同时期的记者证,共品我国不同历史时期记者的风貌,并以此纪念新闻先辈的记者精神。

记者证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据史料记载,“记者”一词最早出现在1899年《清议报》杂志第7期。 最初的“记者证”多由新闻机构自主发放,有的也由兵团或党派宣传部印发。

1989年,新闻出版署颁布《关于重新核发记者证的通知》,开始发放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行记者证。2014年全国统一换发新版新闻记者证。

在社会动荡的旧社会,中国饱受着新生的阵痛与黑暗的压迫。动荡的时局赋予了新闻记者特殊的社会角色,他们就是革命历史舞台上的演员,承载着中华民族儿女拯救国家的期待,行使作为一名记者的权利与义务。

《记者赋》用气势磅礴之词界定记者的职业道德担当:“其责何其大哉!身兼多才,笔照文明路程;志惊风雨,文张纯真大义。弘继往圣绝学,甘为生民命使。助科普之惠泽,不杂己见;鞭潜规之事实,贵尚峻厉。”“万千文字,每自披阅;科苑研所,家常涉足。虔重苦轻,诚深怨浅;求实穷达,道义铭骨。”记者理应眼光独具,心怀天下,记录国家文明的衍进,为祖国复兴奔走描。

我们的记者先辈们在祖国发展过程中,用文字记录文明的繁衍与社会的变迁。他们铁肩荷责,妙手华章。为后世的记者树立了道德丰碑。他们的记者精神令后世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以团结广大新闻工作者,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促进国际新闻界友好往来。作为新闻人,对此节日更是肃然起敬。通过回顾老记者证,我们理应向记者前辈表达敬意与感激,并继承他们的记者精神。

编辑/李雅
未标明由印象庆阳网(www.yinxiangqingyang.com)原创的文章,均为公益转载或由网民自行上传发布。网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我站任何观点,请大家自行判断阅读。文章内容包括图片、音视频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站删除。感谢理解,致敬原创!站务邮箱:931548454@qq.com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