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月里来——临夏市以花为媒发展旅游业纪实

摘要:5月,牡丹花开的时节。 “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清代诗人吴镇“代言”的这句诗,使河州牡丹声名远播。

5月,牡丹花开的时节。

“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清代诗人吴镇“代言”的这句诗,使河州牡丹声名远播。

牡丹月里来——河州牡丹之乡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花枝招展、花团锦簇、花香袭人,一年一度的牡丹之约如期而至。

赏河州牡丹 向临夏出发

河州牡丹,以“紫斑”为贵,其植株高大,花大盈尺,色泽艳丽,花色有红、白、紫、黄等多种,已发现品种有魏紫、姚黄、梨花雪、佛头青、醉贵妃等300多个,属我国七个原生牡丹品系之一,也是我国唯一被国际园艺学会进行品种登录并受保护的珍贵品种。

“花开花落间,一城人若狂。”从昔日古河州到今朝临夏市,观赏栽培牡丹久已成俗,牡丹文化乡土色彩日益浓郁,以至于“河州花儿”里有牡丹唱词,绘画、刺绣、手工地毯里有牡丹图案,彩绘、木刻、砖雕、葫芦雕刻里有牡丹元素,满满的全民牡丹情结。

依托牡丹种植资源,围绕孵化旅游品牌,临夏市委、市政府邀请省林业厅、省农牧厅、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省内外从事牡丹领域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实地观摩、出谋划策,明确牡丹产业发展定位、发展方向,提出打造中国河州紫斑牡丹之都的思路举措。依据地域空间特性和牡丹观赏栽培情况,统筹规划,总体布局,着力实施牡丹文化研究、苗木培育、规模种植、精深加工融合项目,强化产业基础地位。同步建设牡丹文化观光带、展示区、示范园,精心设计旅游观光线路,加快开发河州砖雕、雕刻葫芦、木刻、绣花鞋、牡丹香包等特色产品及牡丹盆栽、牡丹主题服装饰品、家纺等用品,拉长产业延伸链条。

同唱一出戏,共打一张牌。全市干部群众联动,主题文化活动互动,应景造势,渲染氛围。万名中小学生写牡丹、画牡丹、拍牡丹,征集作品1万余幅,展出优秀作品3000幅。“花开临夏、书香全城”读书演讲、国学诵读,带动社会各界3万多人参与。四季花开民族风情文艺演出、社区文艺汇演,河州贤孝、河州评弹曲艺展演,活跃文化广场和乡村舞台,丰富了文化旅游演艺内涵。牡丹文化网络征集主题语、牡丹之王微信评选,吸引10万网民关注,信息累计点击量逾50万人次。

 用牡丹文化促销旅游 用旅游传递牡丹文化

用牡丹文化促销旅游,用旅游传递牡丹文化,临夏市渐次放“大招”。

去年“五一”期间,瞅准牡丹花季的时间节点,跟着临夏州绿色旅游行动的节奏,临夏市举办首届河州牡丹文化节,迎来省内外游客144万人次,累计收入3亿余元。

今年4月28日,伴随着临夏州旅游宣传月活动的启动,临夏市第二届河州牡丹文化节揭幕,“赏河州牡丹、游临夏美景、品临夏美食”成为撩拨人心的热词。

“因为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区建设上做足了功课,提升了旅游的可进入性、可游览性、可美食性,临夏市旅游与文化产业双产融合发展接了地气,有了底气,攒了人气。”临夏市旅游局负责人表示。

以花为媒,品之有所,赏之有处。临夏市城乡,凡有院落处,皆可见牡丹,庭院观赏户有3000多户,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土地流转形式,集约种植观赏牡丹的规模更大,涌现出百亩以上观赏牡丹基地15处。

临夏红园,河州紫斑牡丹“大观园”,园内有观音面、玛瑙伴、粉芙蓉、象牙白、绿蝴蝶等紫斑牡丹观赏树种54种,其中不乏数十年、上百年的紫斑牡丹古树,堪称是牡丹家族中的稀有珍品。

东郊公园,栽培佛头青、玉剪彩、胭脂红、魏紫、姚黄、梨花雪等河州紫斑牡丹1800多株,首案红、洛阳红、乌龙捧盛等洛阳牡丹500多株,两大牡丹品种争奇斗艳,相映生辉,引人入胜。

大夏河畔,以北滨河西路、南滨河东路为观光带,大面积栽植状元红、佛头青、白雪塔、粉狮子、粉西施、玉壶冰心等河州紫斑牡丹200余种7.5万株,三十里牡丹长廊扮靓城市出入口景观大道。

以古河州民俗风情为底蕴,临夏市以八坊十三巷,打开民居体验游的窗口。

八坊,临夏回族群众聚居的一个老城区,明清时期先后建成八座清真寺,设计教坊,“围寺而居、围坊而商”,发展到了十三条街巷,故名八坊十三巷。

临夏市结合实施全省“两个共同”示范项目、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项目,采用民俗馆、博物馆、文化街巷等保护建设、参与体验式文化旅游等保护开发模式,“复古复原、修旧如旧”,建成集回族民俗生活展示区和体验区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街巷,成为临夏旅游新名片。

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模式,临夏市举办美味临夏特色厨艺大赛、临夏美食展、河州牡丹系列商品展,助推传统特色小吃和名优商品走向大市场;举办民族用品博览会、动感临夏河州国际车展、魅力临夏精品文化旅游演艺等活动,促进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功能更加齐全,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

目前,临夏市旅游中心区建设初具规模,已基本形成以三十里河州牡丹文化长廊为核心景区,以八坊十三巷为重要板块,以民族用品、名优商品、特色小吃街区为产业元素的旅游发展格局。

未标明由印象庆阳网(www.yinxiangqingyang.com)原创的文章,均为公益转载或由网民自行上传发布。网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我站任何观点,请大家自行判断阅读。文章内容包括图片、音视频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站删除。感谢理解,致敬原创!站务邮箱:931548454@qq.com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