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孝锡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早期革命活动的领导人之一,也是甘肃青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在甘肃早期的革命活动中,王孝锡借助国民党西北特派员等多重身份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宣传马列主义,播撒革命火种,为陕甘两省早期的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王孝锡、任鼎昌等革命先驱在宁县太昌镇创建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共邠宁支部,为陇东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印象庆阳网讯 王孝锡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早期革命活动的领导人之一,也是甘肃青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在甘肃早期的革命活动中,王孝锡借助国民党西北特派员等多重身份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宣传马列主义,播撒革命火种,为陕甘两省早期的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王孝锡、任鼎昌等革命先驱在宁县太昌镇创建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共邠宁支部,为陇东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血样年华》是由华表奖导演黎涛执导,巩峥、赵子博、张凯旋、张铂辰、刘俊峰、金杨主演的一部反映西北地区早期共产党员王孝锡积极投身革命活动的影片。
近况
电影《血样年华》
被省委宣传部列为甘肃“中国梦”主题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并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列为纪念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重点影片在全省放映。
该片已于2017年2月8日上午10点零3分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暨中央6台播出。
剧情简介
电影《血样年华》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王孝锡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背叛革命、冯玉祥倒戈,大革命失败之后的一段真实而鲜为人知的革命英雄事迹。影片表达了王孝锡对共产主义信仰始终不渝地坚持,最终不惜献出了自己年仅25岁的生命。该片作为一部彰显庆阳本土革命先烈精神的电影,在镜头、音乐方面都以陇东元素为主。
演员介绍:
片中一号人物王孝锡由国内当红的实力派演员巩峥饰演。巩峥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经在《秀秀的男人》《产科医生》《七品芝麻官》《女人要过好日子》《金陵秘事》《恰同学少年》等多部影视剧中担任主演。据了解,在刚刚热播的电视剧《秀秀的男人》中,巩峥饰演的是腹黑负心汉刘家齐,不少观众在观看完后对巩峥饰演的角色恨之入骨。对于此次饰演英雄人物,巩峥表示也是挑战,因为是英雄人物,所以也将竭尽全力。在片中他游刃有余地塑造了一个信仰坚定、一脸正气、才华横溢的革命党人“百变的王孝锡”。片中其他演员大都是甘肃本土演员,还有许多当地的群众演员出演。
拍摄背景
故事影片《血样年华》由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宁县县委、宁县人民政府、甘肃省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庆阳分会联合摄制,宁县王孝锡烈士纪念馆、宁县县委党史办配合出品,是甘肃近年来红色革命历史影视片的又一力作。
为了拍好本片,省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筹划,8月开始剧本创作,9月剧本经过了省电影审查委员会和省委宣传部的审查,10月又在庆阳专门组织党史研究专家进行论证,征求意见。之后又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影片剧本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办、省电影审查委员会一致肯定,认为是一部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旋律影片。随后,摄制组和宁县王孝锡烈士纪念馆、宁县县委党史办人员一起先后8次深入太昌、和盛、新宁等乡镇踩点选景,共踩选了太昌小盘河王孝锡旧居,和盛楼台、公曹古旧村落和深沟原峁、新宁镇北庄塬畔古道及旧校操场等10多处拍摄地点。2014年5月2日,该剧在宁县太昌乡小盘河开机拍摄,在庆阳拍摄10天后,转场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王佐影视基地、北京怀柔影视基地继续拍摄。经过19天4次转场的紧张拍摄,5月20日在北京星美飞腾影视基地顺利关机。
观后反响
影片情节跌宕惊险,故事撼人落泪。作为庆阳首部本土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血样年华》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后,在庆阳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庆阳干部群众看后群情振奋,他们普遍认为,影片情节曲折,故事感人,引人入胜,催人奋进,不失为庆阳乃至甘肃近年推出的一部特别优秀的红色革命影视剧。
“王孝锡是我们庆阳人的骄傲,王孝锡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在宁县县委组织部办公室,全体干部职工早早就聚集到电视前,大家被王孝锡不怕流血牺牲、浴血播火的革命历程深深打动。大家认为,电影《血样年华》是我们宁县本土革命精神题材的电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事迹再现,是一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
宁县果业局局长范宏年看后带领全局职工一致表示:“王孝锡浴血播火的革命历程和与敌斗争的感人事迹将永远激励着宁县乃至庆阳老区人民踌躇满怀,砥砺前行!”
据统计,电影播出当天,仅宁县先后有3万多名干部群众通过电视、网络和手机收看了《血样年华》。通过观看影片,大家一致认为,王孝锡的革命历程虽然短暂,但他在陕甘革命斗争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突出贡献,他的事迹闪烁着璀璨的光辉。大家纷纷表示: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历史,缅怀先烈,铭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让这种精神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凝聚干部群众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的重要力量,激励和鼓舞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