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甘肃玛曲为核心的黄河首曲地处青藏高原,人口少、面积大,是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加、草场过牧等原因,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为此,九三学社甘肃省委会在今年的省“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开展以玛曲为核心的黄河首曲水源涵养地草原生态系统修复的提案》,建议尽快开展黄河首曲水源涵养地草原生态系统修复,此举对于保护母亲河,防止水源枯竭,提高和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全面实现脱贫致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甘肃玛曲为核心的黄河首曲地处青藏高原,人口少、面积大,是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加、草场过牧等原因,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为此,九三学社甘肃省委会在今年的省“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开展以玛曲为核心的黄河首曲水源涵养地草原生态系统修复的提案》,建议尽快开展黄河首曲水源涵养地草原生态系统修复,此举对于保护母亲河,防止水源枯竭,提高和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全面实现脱贫致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河首曲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处于黄河首曲核心区域的玛曲县,现有沙化土地总面积7136.77公顷,与1999年相比增加了1056.77公顷,总增长率17.38%,年均增长率为4.35%。目前玛曲县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出现退化,草场上沙丘分布正由斑点状分布的半固定、半沙漠,向集中连片全沙化和流动沙丘演变,草原沙化面积还在以每年3000亩的速度递增。
另外,在牧场超载和全球气候变暖双重压力下,黄河首曲的湿地生态系统发生很大的变化。沼泽干涸萎缩超过300万亩,湿地地下水位下降近20米,数千个泉眼已经干涸,还有不少成了季节性河流。尕海湖先后四次出现干涸,湿地大面积干涸萎缩,致使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种群大量消失,生物物种数减少近40%,植被覆盖度降至70%左右,鼠虫害面积达386万亩。严重的沙化不仅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而且直接影响着黄河水源的涵蓄和径流的调节,甚至严重影响了黄河中下游及沿黄河9省区的生态安全。
九三学社甘肃省委会还指出,黄河首曲属川甘青三省交界处的纯藏区,教派多、寺庙多、僧侣多,民族与人口构成复杂、文化差异性大,是境外反动势力渗透破坏和谋划暴乱的策源地。而区域内各县属国家和省上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技基础薄弱、人才短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素缺乏,自我造血功能不足,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农牧区公共服务基础差,民生问题突出。
对症下药加大治理力度
黄河首曲生态环境问题和水源涵养问题是关系到整个黄河流域的水源补给问题,是关系到黄河全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九三学社甘肃省委会建议,要强化黄河首曲畜牧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推进工业化进程。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社会事业投入,以社会事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优化创业环境,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政策与机制建设方面,要全面落实扶持牧区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建立牧区县域经济发展基金。每年切块下达一定规模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各县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优势自主确定支持项目。大力支持牧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实现工业化过程。在牧区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科技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提案建议,要加快生态环境专项治理的科学和技术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和方案。针对草原土地沙化,黑土滩退化草地,鼠害频发多发区域,草原退化草场,湿地面积显著萎缩沼泽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问题,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专项治理。还要加快提出以国家投入为主体的生态治理工程措施,把草原退化、草地沙化,黑土滩草地、鼠害草地等分别纳入国家专项治理规划计划中。要提出专项专题治理规划报告,向归口管理部门专题汇报,结合生态治理工程构建改善牧区牧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特色民族发展项目,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案还指出,要从黄河流域全尺度角度出发,研究建立以保护黄河首曲水源地为主要目标的生态补偿机制。重点要研究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平台和补偿的保障机制及措施,从而为早日建立黄河首曲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技术及理论支撑。